第二届新风净化产业高峰论坛; 大气污染 新风简介 新风标准 产业发展 共同愿景;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趋势: 1990-2010;主要污染物排放京津冀远大于其他地区;中国PM2.5排放;奋斗目标:经过5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5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3-2015年全国PM2.5污染变化情况;2013-2015年全国O3污染变化情况;CO;全国各个地区颗粒物、臭氧的浓度; 国家二级标准;雾霾持续 蓝天不在 净化空气 使命所在 洁净空间 自由呼吸;室内主要污染物:PM2.5(有害微生物)、 VOCs;室外主要污染物:PM2.5、臭氧;一墙之隔,污染物差距巨大,净化难度相差更大,新风系统将室外空气处理干净引入室内,创造持续洁净空间。; 新风系统,利用正负压不均衡导致空气流动,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或者自动(压力不均衡)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或者自动(压力不均衡)向室外排出,则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的原理,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 新风系统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种,单向流不能同时靠机械送风或者排风,不能热交换。双向流送风和排风都可以靠机器完成,进行热交换。;不同新风及净化装置的建筑室内外PM2.5关系;单向流进风模式;单向流排风模式;双向流换风模式(热交换);新风回风全屋净化模式;全屋智能新风净化系统;新风介绍;通过流场设计与优化,降低风阻,降低噪音,节能,进一步机械设计优化,减少加工工艺,提高设备的净化效率。;初始浓度500μg/m3,新风净化机300m3/h,计算模拟优化。;流场优化设计技术;全屋净化PM2.5浓度曲线低阻高效梯度过滤技术;滤尘模块由蜂窝陶瓷及扭线刷组成 ;在装置中,气体主要有两股气流:①穿过刷毛向前运动的穿越气流,②顺着扭线刷刷毛与蜂窝陶瓷构成的空隙向前的涡旋气流。 装置的捕尘机理:①扭线刷刷毛纤维对粉尘的过滤作用;②气体顺着扭线刷刷毛与蜂窝陶瓷构成的空隙向前做旋转运动,带来离心力,颗粒向蜂窝陶瓷内孔表面运动。 ;负载CMC的除尘模块在不同流速下??压降;;表面吸附PM2.5的AFM、SEM照片;;50; 长期从事抗菌防霉材料研究,编制纳米无机抗菌材料检测方法标准(GB/T-21510-2008),研制高效抗菌材料,可直接喷涂在过滤网上,抗菌率99.9%,防霉0级(具有强防霉作用,防霉最高等级)。;;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核心技术,承担众多国家室内空气净化项目,拥有核心专利技术 智能技术,手机APP、实时显示,远程可控、智能家居 高效净化,PM2.5一次通过率99.9%,整机通过率99%,高效 节能技术,一天一度电,自动控制,节能,模块更新智能计算 增氧技术,臭氧催化模块,航空品质,保证质量 用户体验,流场优化设计,浓度模拟,低噪声设计 成套技术,复合净化、梯队净化、抗菌防霉、流程优化、降噪技术等 技术储备,开发三代,上市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 制造技术,德国BOSCH合格供应商,按照其6S体系生产设备 品牌优势, 获得“中科睿赛”“CASRS”两个商标,源自“中科院” 产能优势,盐城基地年产能30万台,产品快速测试,周期短,反应时间快 研发能力,根据客户需求,专业高端研制产品和系统,引领行业发展;《新风净化机》 T/CVQI 10-2016 标准解读;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广州工业微生物检测中心、依必安派特风机(上海)有限公司。 参加起草单位:河南科诺净化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艾尔斯派电器有限公司、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江苏中科睿赛污染控制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泽风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北京环都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宾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松家电有限公司、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靖江市春意空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海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上品环境净化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百欧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灵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哈克过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起草人:岳仁亮 邓高峰 杨英霞 杨冠东 何明睿 马路平 范建亮 谢小保 胡露露 王芳 林景祥 邓哲 张国庆 孙博 叶佳 叶永丰 徐领青 祝云霞 刘兴非 夏惊涛 唐海军 黄海 邬娅玲 曹远涛 郑伟 张维 ;本标准规定了新风净化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 单相额定电压220V、三相额定电压380V家用和类似用途的新风净化机; 在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室内用于通风的带新风净化的新风净化机; 在公共场所由非专业人员使用的新风净化机; 本标准不适用于: 在经常产生腐蚀性和爆炸性气体(瓦斯气体)特殊环境场所所使用的新风净化机; 专门为工业设计的新风净化机; 具有医疗用途的新风净化机。;GB 529 6.2 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2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70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一部分 通用要求 GB /T 1236 工业通风机 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 GB /T 14295 空气过滤器 GB /T 21087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GB /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1 新风净化机Outside Air Clean Ventilator 将室外新鲜空气经过净化处理后送入室内的装置,包括单向流新风净化机(只含新风系统)和双向流新风净化机(含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 3.2 标准工况空气 Standard Condition air 大气压力为101.3kPa、温度为20℃条件下的空气。 3.3 额定风量 Rated Air Flow 在规定的试验工况下,通过新风净化机的空气体积流量。 3.4 净化效率 Cleaning Efficiency 新风净化机对室外新鲜空气中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本标准指PM2.5净化效率)。即新风净化机新风入口、出口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之差与新风入口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之比。;3.5 洁净空气量 Clean Air Delivery Rate 新风净化机在额定状态和规定的试验条件下,针对颗粒物污染净化能力的参数,表示新风净化机提供洁净空气的速率,用PM2.5净化效率乘以额定风量计算得出。 3.6 净化能效 Purification Energy Efficiency 新风净化机在额定状态下单位功耗所产生的洁净空气量。 3.7 出口静压 Outlet Air Static Pressure 对应风量下,新风净化机克服自身阻力后,在出风口处的静压降。 3.8 有害物质 Harmful Substances 新风净化机本身产生的对人体或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物质,包括臭氧和紫外线 新风净化机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制造。 5.1.2 新风净化机外表面所固定或粘贴的各种标识、铭牌应位置明显、粘贴牢固。 5.1.3 新风净化机内部应整洁干净、无杂物,外表面应无明显刮伤、锈斑和压痕,表面光洁,喷涂层均匀、色调一致,无流痕、气泡和剥落。 5.1.4 新风净化机内部过滤器的规定应满足GB/T 14295中相关要求。;5.2 性能要求 5.2.1 启动与运转 启动与运转时零部件无松动、杂音和异常发热等现象,无明显的偏摆与振动,且不应与其它部件刮碰。 5.2.2 风量 实测风量不应小于额定风量的90%。(注:新风状态下,双向流新风净化机的进、排风比例不得大于2。);5.2 性能要求 5.2.6 泄漏电流 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线.7 绝缘电阻 冷态对地绝缘电阻值按6.3.6的方法试验,不应小于2MΩ。 5.2.8 电气强度 电气强度按6.3.7方法试验,应无击穿现象。 5.2.9 接地电阻 外露金属部分与接地端之间的电阻值按6.3.8的方法试验,不应大于0.1Ω。 5.2.10 净化性能 净化效率不应小于70%。 洁净空气量不应小于给定名义值的90%。 新风净化机对颗粒物的净化效能分级见表3。 ;5.2 性能要求 5.2.11 有害物质 额定风量下产生的有害物质应符合表4的规定。 5.2.12 有效换气率 对于有热交换功能的双向流新风净化机,有效换气率不应小于80%。 5.2.13 交换效率 对于有热交换功能的双向流新风净化机,在进、排风温度为14-27℃的条件下,交换效率应满足表5的要求。 ;6.1 试验仪器和设备 6.1.1 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准确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 6.1.2 试验时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 6.2 外观 外观检验采用目测法。 ;6.3 性能测试 6.3.1 启动和运转 调整装置输入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90%,在额定风量下,启动装置,稳定运转10min后,切断电源,停止运转,反复进行3次。 6.3.2 风量、风压 单向流新风净化机风量、风压测试应按附录A中规定的测试方法执行,双向流新风净化机风量、风压测试应按GB/T 21087-2007中附录A给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6.3.3 输入功率 应按GB/T 1236-2000中规定的功率测试方法执行。 6.3.4 噪声 噪声值应按附录B中规定的噪声测试方法执行。 6.3.5 泄漏电流 工作温度下,测量电源线的任一极与新风净化机外壳之间的泄露电流。;6.3.6 绝缘电阻 当施加500V的直流电流1min后,测量相应部位的绝缘电阻值。 6.3.7 电气强度 a) 试验电压应为基本正弦波,频率为50Hz; b) 带电部位与电机端盖或金属外壳之间1250V; c) 电机端盖与塑料外壳之间2500V; d) 试验开始时,施加的电压应不大于规定值的一半,然后升至规定值。 6.3.8 接地电阻 按GB 4706.1-2005的相关规定,测量外壳与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 6.3.9 PM2.5净化效率 PM2.5净化效率应按附录C中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6.3.10臭氧浓度增加量和紫外线泄漏量 臭氧浓度增加量和紫外线泄漏量应按附录D中规定的测试方法执行。;6.3.11有效换气率 有效换气率应按附录E中规定的测试方法执行。 6.3.12交换效率 有效换气率应按附录F中规定的测试方法执行。 6.3.12洁净空气量 洁净空气量应按式6.1进行计算: CADR=Q×E (6.1) 其中:CADR —洁净空气量,m3/h; Q—新风净化机额定新风量,m3/h; E —PM2.5净化效率,%。 6.3.13净化能效 净化能效应按式6.2进行计算: (6.2) 式中: η—净化能效,m3/(hW); CADR—洁净空气量,m3/h; W —新风机功率,W。 注:对于双向流新风净化机,新风机功率为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功率之和。 ;7.1 检验项目 7.1.1 新风净化机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的规定。 ;7.2 出厂检验 7.2.1 每台新风净化机需要经制造厂出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7.2.2 出厂检验项目应按表7的规定进行。 7.2.3 对于成批生产的新风净化机,应进行抽样检验,每批抽检5%,但抽检数量不得少于3个,检验全部合格后方可出厂。 7.2.4 有静电或类似技术的机组需要测试表7第12项。 7.2.5 有紫外技术应用的机组需要测试表7第13项 。 7.2.6 有热回收装置的机组需要测试表7第15项。 ;7.3 型式检验 7.3.1 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每两年进行一次; d) 产品停产两年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有较大差异、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3.2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应按表7规定项进行。 7.3.3 检验数量 在制造厂出厂合格品中抽取,抽样数量每批抽检15%,但抽样数量不得少于3个。 ;7.4 检验判定规则 7.4.1 以标准规定值作为合格判定值。 7.4.2 表7规定的检验项目中,次项不合格项超过2项者或主项不合格超过1项者,则判为不合格。 ;8.1 标志 8.1.1 产品应有标志,须在外壁标明生产厂名、商标及生产日期。 8.1.2 产品质量证明书 交货时,应提供产品质量证明书、说明书等内容,包括: a)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b) 标准编号; c) 出厂日期; d) 产品数量; e) 检验结论; f) 由检验员签章的产品合格证; g) 产品说明书。 ;8.2 包装 8.2.1 产品应采用塑料袋或其他防护材料包装。 8.2.2 包装好的产品,放在包装箱中应由软性材料垫实,包装箱应捆扎牢固严密。 8.3 运输 8.3.1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底部应保持平整,产品按照规格尺寸整齐堆放。 8.3.2 产品应设遮盖措施,防止日晒雨淋。装卸、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严禁抛掷。 8.4 储存 8.4.1 产品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 8.4.2 存放场地应坚固平整,不同规格尺寸、等级的产品应分别整齐堆放。 ;A.1 试验装置 由标准风量装置、可变流量辅助风机组成,应符合GB/T 1236-2000的规定,见图A.1。 1-辅助风机;2-喷嘴箱;3-进口静压;4-被测样机 图A.1 通风性能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 A.2 试验方法 A.2.1 新风净化机风量、风压试验装置按照GB1236-2000中规定的方法测试。 A.2.2 将压差计连接至位置3,测量新风净化机进口静压,并将静压换算到标准状况。新风净化机出口静压保持0Pa。 A.2.3 通过喷嘴箱可获得新风净化机风量。 A.2.4 至少选取7个工况点测试,绘制标准工况下新风净化机风量、风压、功率特性曲线 风压计算公式(见式(A.1)和式(A.2)) 式中: Ps ——新风净化机静压(进口静压),Pa; Pe2 ——由试验装置测孔2测得的静压值,Pa; Pt ——新风净化机全压,Pa; ρ ——空气密度,kg/m3; Qn ——由试验装置测得的风量值,m3/h; A ——测试新风净化机的出口面积,m2。 ;A.3.2 压力修正公式(见式(A.3)): 式中: Ps.B ——静压标准值,Pa; Ps ——静压测试值,Pa。 A.3.3 风量计算公式(见式(A.4)) 式中: △P ——喷嘴前后的静压差,Pa; Qi ——由喷嘴前后的静压差得出的风量值,m3/h; An ——喷嘴喉部面积,m2; Cn ——喷嘴的流出系数; N ——喷嘴个数。 ;B.1 噪声测量室要求 噪声测量室为消声室或半消声室,半消声室地面为反射面。 B.2 噪声测量条件 B.2.1 调节新风净化机风量至正常运行状态。 B.2.3 被测新风净化机应按实际安装方向悬挂于测量室,并按照图B.1确定测点。 B.3.2 被测新风净化机有多个出口时,应对每个出口噪声值进行测试。并对每个点的测试值进行加权平均,获得被测新风净化机的噪声。 1-被测试样机;2-出口中心线- 测点位置。 图B.1 新风净化机噪声测点位置 ;C.1 试验原理 在新风净化机新风入口段发生一定浓度的KCl固态气溶胶,分别测定新风净化机新风入口处管道空气中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和出口处管道空气中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通过新风净化机入口、出口空气中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之差与入口空气中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之比,得到PM2.5净化效率。 C.2 试验仪器与设备 C.2.1 空气动力实验台 风量范围0~5000m3/h,风量稳定性±3% 设定值。 C.2.2 气溶胶发生器 均匀稳定地发生KCl固态气溶胶。气溶胶发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符合GB/T 14295-2008中附录D的要求。 C.2.3 粉尘测试仪 精度为0.001mg/m3,量程为0.001-20mg/m3。 ;C.3试验条件 C.3.1 试验用空气温度宜为10-30℃,相对湿度宜为30-70%; C.3.2入口处管道中PM2.5浓度宜在PM2.5浓度控制在8S±2S(S:0.075mg/m3,为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二级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 C.4试验步骤 C.4.1开启新风净化机和试验台风机,调节到新风净化机风量风压至正常工作状态; C.4.2 利用气溶胶发生器在新风净化机入口处管道中发生满足试验浓度要求的颗粒物; C.4.3 待发尘稳定后,在入口处管道采样处和出口处管道采样处分别用粉尘仪进行测试,取至少6次测试的平均值作为上游浓度值或下游浓度值; C.4.4 PM2.5净化效率计算 PM2.5净化效率按公式(C.1)进行计算: 式中:E—新风净化机PM2.5净化效率,%; C1—入口管道采样处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mg/m3; C2—出口管道采样处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mg/m3。 ;D.1臭氧增加量的测定 对于能产生臭氧的新风净化机,需要测定其臭氧浓度增加量。将新风净化机安装于空气动力学实验台上,开启新风净化机和试验台风机,调节到新风净化机风量风压至正常工作状态,分别测试新风净化机新风入口和出口处管道空气中的臭氧浓度CO和C1,检测方法应符合GB/T 18883-2002的规定。按式D.1计算得出新风净化机的臭氧浓度增加量: 式中:?C——新风净化机臭氧浓度增加量(mg/m3); CO——新风净化机新风入口处臭氧浓度(mg/m3); C1——新风净化机新风出口处臭氧浓度(mg/m3)。 D.2 紫外线泄漏量的测定 含有紫外灯管的新风净化机应进行紫外线泄漏量的测定。测试时,将待测新风净化机固定于空气动力学实验台上,在其下方垂直中心30cm处放置紫外辐照计。调节新风净化机呈正常工作状态,运行5min 后,用辐照计测量其辐照度值,然后以新风净化机为中心,移动紫外辐照计,测定新风净化机周围30cm处的辐照度值,共取点不少于6点,辐照度值以μW/cm2 表示,取平均值。 ;E.1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由连接管道,流量测量装置,二氧化碳发生室,气体混合器,气体取样器及温度、压力、气体浓度测量装置组成,见图E.1。 图E.1 有效换气率试验 ;E.2 试验方法 E.2.1 按照表7规定的试验仪表进行试验。 E.2.2新风净化开云真人 平台机的风量、风压须达到名义值要求后,再进行有效换气率试验。 E.2.3 采用二氧化碳进行试验,由二氧化碳钢瓶供给二氧化碳,若能够精确测量示踪气体时,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气体。 E.2.4 调整装置的新、排风出口静压或静压差达到新风净化机规定的名义值。 E.2.5 调整二氧化碳发生室内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0.5%~5.0%。 E.2.6在新风进风、出风和排风出风三点同时进行二氧化碳的取样,重复三次计算平均值。 E.2.7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采取措施避免排风出口的空气直接与新风混合。 E.3 数据处理 式中:ηe——有效换气率,%; Cxj、Cxc——新风进风、出风二氧化碳体积分数,%; Cpj——排风进风二氧化碳体积分数,%。 ;F.1 试验设备 F.1.1 分类 按测量设备的组成不同,试验设备分为风管法和两室法两类,新风净化机的温度交换效率和焓交换效率可以采用图F.1(风管法)和图F.2(两室法)所示试验装置进行测试,测试需注明所使用的方法。 ;F.1.2 风管法 试验装置由冷却器、加热器、加湿器、静压箱、空气流量测量设备、静压环、空气取样装置和辅助风机组成,管路应进行保温隔热处理,保证空气温、湿度测量准确,装置风量测量段宜保证能分别测量新、排风进出口风量,见图F.1。 F. 1.2.1 新风入口冷却盘管、加热盘管、加湿器控制被试装置新风入口侧空气温、湿度达到设定值。 F. 1.2.2 排风入口冷却盘管、加热盘开云真人 平台管、加湿器控制被试装置排风入口侧空气温、湿度达到设定值。 F. 1.2.3 风机1控制被试装置送风侧的静压,风机2控制被试装置排风侧的静压。 F. 1.2.4 测试段界面尺寸应与被试装置出口尺寸相同。 F. 1.2.5 测量静压的微压计一端与进口静压环相接,另一端与出口风管静压环相连。 ;F.1.3 两室法 F.1.3.1 试验装置由两个恒温恒湿小室、空调机、风量、风压及温、湿度测量风道、辅助风机组成,见图F.2。 F.1.3.2 两室法中,风道静压环的设置,在静压测量截面的管壁上,分别将相互90分布的四个静压孔的取压接口连成静压环。 F.1.3.3 两室法中,风量、风压及温、湿度测量风道应满足空气在其中温湿度混合均匀,管路应进行保温隔热处理,保证空气温、湿度和风量测量准确。 F.2 试验方法 F.2.1 按照表6规定的试验仪表进行试验,在有效换气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测试。 F.2.2 不带风机的装置试验时,首先调整测量设备,控制被试装置达到试验风量;带风机的装置试验时,调整测量设备,控制被试新风净化机的静压为风量风压试验对应的名义值,测量新风净化机的送风量、排风量、效率、输入功率,热管型装置还需测量放置角度。 F.2.3 被测装置必须在额定工况下连续稳定运行30 min后,才能进行测量,连续测量30 min,按相等时间间隔(5 min或10 min)记录空气的各项参数,至少记录4次数值。 ;F.3 数据处理 F.3.1温度交换效率按式(F.1)计算 式中:η——温度交换效率,%; t1——新风进风干球温度,℃; t2——新风出风干球温度,℃; t3——排风进风干球温度,℃; Qx——新风量,m3/h; Qp——排风量,m3/h。 F.3.2焓交换效率按式(F.2)计算 式中:ηh——焓交换效率,以百分数表示; i1——新风进风空气焓值,kJ/kg(干); i2——新风送风空气焓值,kJ/kg(干); i3——排风进风空气焓值,kJ/kg(干); Qx——新风量,m3/h; Qp——排风量,m3/h。 ;G.1 洁净空气量(CADR) 按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计算得出新风净化机的CADR值。 G.2适用面积计算 根据新风净化机的CADR值计算适用面积,适用面积计算公式采用公式G.1。 A= CADR/(N×H) …………………………………(G.1) 式中:A—— 适用面积 (m2); CADR—— 洁净空气量(m3/h); H —— 适用房间的层高(m) N —— 换气次数(建议N=0.5-1)。 ;新风市场规模预测;新风净化产业发展情况; 普通装修 精装修 楼盘开发商 酒店 医院、学校、影院等人群密集场所 ;国外新风主要以换气为主,房屋安装新风系统成为标配。 国际通用标准ASHRAE-1989规定室内每小时新风换气量0.35次以上,同时不可少于每人15cf(25CMH)的新风量。 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颁布实施了关于新风系统的政策法规。 日本:新风系统政策法规《大气污染防治法》,安装新风系统,已经成为了一种房屋标配,是衡量房屋合格的一项标准。 美国:颁布新风系统政策法规《清洁空气法》。对每一种空气污染物都规定了法定的最高限度,划定空气质量控制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并要求制定实施计划。 英国:新风系统政策法规《清洁空气法案》。97.81%的室内环境已经安装新风系统。安装具有置换空气功能的新风系统已经成为一种规范。;已制定标准 协会标准T/CVQI 10-2016《新风净化机》 行业标准《住宅新风系统技术规程》 《空气过滤用滤材》 2016年正在制定标准规范 1、《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标准》 2、《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测试与评价标准》 3、《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管理规范》 4、《中小学新风净化系统设计导则》 5、《中小学新风净化系统技术规程》 6、《新风净化系统施工验收规范》 7、《室内空气质量在线、《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手册》 9、《新风净化机安装工种培训手册》 10、《居住建筑新风系统技术规程》;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发展愿景
福建省漳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开学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年高中语文古诗文学案(1):《芣苢》(附练习+答案).
2024年光刻机行业:国产设备发展任重道远,零组件企业或将长期受益.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总结:人形机器人快速迭代,商业化序幕拉开.
【课件】Unit+3+Extended+Reading+课件牛津译林版(2020)必修第三册.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