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54年苏格兰化学家Thomas Graham首次提出“透析”(dialysie)的概念起,至今血液透析历史已有一个多世纪。血液透析技术已经发展成多种血液净化疗法,因而也叫血液净化。我国的血液透析始于20世纪50年代,相对国际上较晚。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起直追,我国血液净化治疗技术日益成熟,多数大型的血液净化中心的设备、治疗水平及患者的存活时间、死亡率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最早于1957年,中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等人在唐山应用血液透析成功救治了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此之前,急性肾功能衰竭被认为是“不治之症”。70年代,进口的透析设备进入中国,我国开始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开启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时代。其实早在5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致力于血液透析设备的研制,并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应用于临床,为我国血液净化事业的发展、加速透析普及和透析装置国产化做了重要的奠基。
80-90年代,我国血液净化事业迅速发展。透析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也促进了血液净化疗法的开展。大多数医院医院除了做血液透析外,还可以做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CVVH、CVVHDF 等血液净化治疗。“长期存活,社会回归”的理念逐渐得到关注,患者数量及生存质量也有了飞速的提高。
进入 21 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医疗保障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医疗改革不断深化,我国血液净化事业发展更为迅速。2010年卫生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开展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工作的通知》、《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血液透析相关的标准和规范。2012年中国政府已将全面推开尿毒症等八类大病保障作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由此我国血液净化迎来又一个新的时代。
虽然我国急慢性肾衰竭的诊疗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我国人群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继发性慢性肾病正不断增多,我国慢性肾病的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1.2亿,其中3期以上0.13%,约1800万;高血压患者接近2亿,高血压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30.7人/10万患者年,每年约6万余;糖尿病患者9200万,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3000余万。防治ESRD将是中国长期的公共卫生问题。
面临全世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增加、社会老龄化、流行病学上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人群增加等现实间题,我国血液净化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挑战。血液净化产品国产化是降低血液净化医疗费用、扩大我国尿毒症救治率的重要措施,促进国产设备和产品的质量改进、以及临床推广应用对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尿毒症患者的救治率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陈香美院士指出,中国血液净化未来的研究发展还需提升血液净化医疗水平,加强对医疗质量控制的管理;针对临床上血液净化技术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研发适应我国国情的新型血液净化材料与设备,降低血液净化医疗费用。可穿戴式人工肾、植入式人工肾、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血液透析经历了上百年的潜心研究,注入了成百上千科学家、医护人员的心血,才能达到目前的技术高度。在透析治疗领域,我们提出的口号不仅仅是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率,还要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希望每位血透患者都能珍惜现在得来不易的生活,积极治疗,珍爱生命。
在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透析患者的预冲明显改善,但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还达不到预期目标。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因素包括透析技术和患者因素两个方面。血液透析技术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非常普及和成熟,病友应通过以下方面做起,加强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1. 尽量提早透析对于已经确诊为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应尽早开始透析治疗,早期透析治疗有利于保护残余肾功能,降低并发症;降低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和发展。
2.充分透析。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每周透析少于8小时死亡率就会明显增高,而透析时间长于12小时(每周三次,4h/次),则死亡率降低。也就是说,每周透析8小时是最低的限度,最合适的透析时间是每周12小时。根据美国1989年跟踪研究,美国短时透析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欧洲和日本的透析患者。所以病友们要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完成透析,不要指头去尾,不提前终止透析或随意更改透析时间。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其他伴随疾病有很多疾病均可能导致继发性的肾脏损害、严重的发展到尿毒症。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
4.配合药物治疗作为一名血透患者,应该了解目前的血液透析技术只是排除水分和部分毒素的作用,还不能完全替代正常人的肾脏功能,因此病友们还需要配合一些药物治疗,如促红细胞生长激素(促红素)、铁剂、钙剂、叶酸等。在开药时,医生会根据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肾功能的具体情况及透析对清除药物的能力来调节药物剂量,肾友们应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按时按量服药。
5.控制体重增长 透析患者在家中应经常测量体重,并自我控制水分的摄入。两次透析之间体重最好不超过干体重的5%。年纪大的人心脏功能下降,体重增加量要更低些(65岁以上老年人约为干体重的的3%左右)。透析间期体重应均匀增加,如干体重60公斤,两次透析间允许增加体重(60x5%)3公斤,每周透析3次,则每天增加1.5公斤为宜。这就要求控制水分摄取,不要吃太咸的食物,否则口干会一直想喝水,可以吃冰块或者嚼口香糖增加唾液分泌的方法减少饮水量,平时吃的稀饭、面条,含有很多水也要严加控制。
6.加强营养,避免营养不良加强营养和提高机体抵抗力,要多食优质蛋白,经常调换口味,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注意补充维生素,以满足机体修复的需要,限制钠、钾和磷的摄人。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丢失许多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的丢失,同时伴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丢失,很容易造成电解质的紊乱,若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补充,将导致营养不良。
内痿的自我监测∶①病友应学会自我监测内痿通畅的方法,发现内痿疼痛、出血、感染及震颤消失应立即到医院诊治。②衣袖应宽松、痿侧手臂勿负重,痿侧肢体禁测血压,抽血,输液、戴手表、注意睡眠姿势、避免疫侧长时间受压等③保持痿侧皮肤清洁干燥,以免感染。④有动脉瘤的患者,应采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
导管的自我监测∶①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禁止淋浴,插管处如有出血、红、肿、热、痛、敷料脱落、污染等情况,应及时处理。②患者应穿宽松衣物,卧位时不要压迫导管。③留置部位在颈部的患者不可用力扭转头部,尽量穿对襟上衣,以免牵扯导管,导致脱出。一旦发生导管滑脱,应立即压迫止血,并立即到医院处理。④行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减少置管下肢的活动,下肢弯曲不超过90°,并注意保持会阴清洁。
8.运动对于长期透析的患者而言,合理的运动锻炼不但可以增强肌力,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互动耐受力,还能维持和恢复运动器官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的情况,如病情、年龄、以往的运动能力等,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安排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大太极举、慢跑步、慢骑自行车、简单的器械运动等,运动时若有不适,立即终止。开云真人 平台开云真人 平台